五五世纪 - 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我 是新时代的兵|驾驭黑色“巨鲸”的潜艇兵******

  解说 :我是赵满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某支队二级军士长 。2014年 ,我们372潜艇正在执行战备训练任务 ,深夜突遇“水下断崖” ,潜艇在大洋深处急剧下沉。

  “水下断崖” , 是因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 。当潜艇从海水高密度海域进入海水低密度海域,潜艇的浮力会突然减少,专业上称这种现象为“掉深” 。大多数常规潜艇 的有效潜深为300米,如果不能迅速控制“掉深” ,潜艇将急剧掉向海底 ,被海水巨大的压力解体,造成艇毁人亡 。历史上,外国潜艇曾发生过因潜艇“掉深”造成的重大事故 。

我是新时代的兵|驾驭黑色“巨鲸” 的潜艇兵

  面对突发的严重“掉深”险情,372艇3名同志迅速封舱 ,全体官兵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 的战斗作风与死神搏斗 。180秒内,指挥员下达数十道口令,艇员们迅速完成500多个动作 ,关闭近百个阀门、开关。

  终于,潜艇成功自救上浮 ,化险为夷,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遭遇“水下断崖”成功自救 的奇迹。

  解说 :相对明星装备航母、四代战机 ,我们潜艇要维持低调 。它无声 、隐形 ,游曳在大洋深处,在人们的视线之外 ,借助水下的隐蔽性,预先潜伏在关键海域 ,战时从海中发动攻击 。可以说 ,潜艇的存在足以遏制或影响战争进程。

  解说 :我国 的第一支潜艇部队,于1954年6月19日在青岛正式成立。主要用于水下突袭 、反潜和实施侦察 , 是对海上和岸上目标实施打击威慑和钳制 的重要力量 。

  如今,人民海军已经拥有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大类潜艇。在潜艇上 ,“百人一杆枪” ,各个岗位都与潜艇的生命力、战斗力相关。这就需要每一名潜艇官兵都拥有过硬的本领 ,成为技能“多面手”,不但要熟练操控设备,还要准确判断、排除故障。

  “不 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住在‘龙宫’里!”,“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潜艇兵” ,潜艇兵 的工作是“神秘”的,更 是神圣 的,如果将潜艇部队比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的水下盾牌,那么潜艇兵就 是那个手握盾牌 的人。我们深爱这份职业,因为“我们这支部队,是为打仗而生,因胜利而存在,几十年来从未改变 。”每一名潜艇官兵都明白 ,胜利就 是我们追求 的最高荣誉!我骄傲,我们是人民 的潜艇兵 !我自豪 ,我们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万里 。

  科学顾问:曹卫东

  制片顾问 :范文军

  编 导 :金 赫

  动 画:景晨龙

  鸣 谢 :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出 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五五世纪

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举行******(边会现场讨论环节) 王健龙 摄边会现场讨论环节。 王健龙 摄

  中新网马德里12月10日电 马德里当地时间9日 ,来自不同国家 的政界、业界和学界人士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中国角“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上围绕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传播干预低碳消费、融通气候与健康传播等议题各抒己见 ,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边会由中国新闻社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 。这也是中国新闻社连续第七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举办该主题边会 。

  本次边会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张志强主持主题发言、中新社经济部记者夏宾主持圆桌讨论。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夏宾 摄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夏宾 摄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在致辞中表示 ,做好气候传播必须认清气候传播本身的特点 ,其大环境与其他传播不同,气候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很难以从切身感受得到系统认识 。低碳行动和能源转型的难度较大 ,对于传播工作也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应注意到气候传播 的国际合作也存在困难 ,各方在传播时难免带有自己 的利益 ,这其中的传播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把握。

  下一步气候传播应该怎么做 ?孙桢表示,首先 ,要做气候传播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其次 ,讲清楚适应气候变化的故事 、讲清楚气候变化 的灾害,加强采取行动 的紧迫性;第三,做好信息的传达工作,把做气候传播 的身段放下来,回到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 夏宾 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夏宾 摄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表示 ,过去十年,中国 的气候传播从零开始 ,逐渐成长 。未来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总结气候传播规律,打造气候传播工具箱,更好地指导气候传播各行为主体做好气候传播 ,并面向中小学学生 ,特别 是大学生开展气候传播教育。

(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 夏宾 摄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 。夏宾 摄

  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认为,当前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紧迫感的认识实在不够。

  “图片分析没有用、预测没有用 、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对比没有用 、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 的照片没有用,所有东西都不能让人们警醒起来。”他呼吁 ,每个人都不能事不关己地坐着,必须站起来去对应气候变化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 夏宾 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 。夏宾 摄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认为,气候变化并没有挑战人们 的道德底线 ,这是人们不愿意采取措施 的一个主要因素。温室气体排放是工业发展的伴随结果之一,过去的人们并没有预料到未来会产生如此 的严重后果 。一些民众倾向于利用这场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的不确定性,产生“过度乐观” 的态度。

  他还指出 ,许多人认为气候变化 是潜在 的 、遥远 的 。2018年 ,一项关于公共政策优先事项 的研究中 ,大多数人认为恐怖主义 ,教育和经济等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分别有73% 、72%和71%的人认为 是最重要 的议题,而气候变化在名单上的优先级接近最低,只有46%的人认可它的重要性。

  “看不到明显成果 、缺乏成就感的情况下,坚持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是非常困难 的。”黄南松说。

(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 夏宾 摄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 。夏宾 摄

  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谈到了传播碳定价 的重要性。他指出,关键利益相关者快速成为政策支持倡导者 ,同时获取了对政策的宝贵反馈,在预期和效益的推动下,传播碳定价愈加重要 。

(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 夏宾 摄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 。夏宾 摄

  如何走向低碳生活 ,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指出,可通过减少浪费型消费 、选择高能效产品及寻求转化模式来实现。

  在传播低碳生活方式上 ,荆卉建议 ,建立“低碳消费”、“高品质美好生活”和“可持续增长” 的关联;把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与人们对当下 的关注点相结合 ,聚焦“此时此刻” ;基于价值观进行信息设计 ,尊重利益诉求 ,提供能够满足利益诉求的低碳选择;传播具体的、系统性的行为指导;把握有理性更有温度同时贴近生活 、时尚、共创 的调性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 夏宾 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 夏宾 摄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指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发展的价值 是毋庸置疑 的,这个价值和意义的内涵也 是丰富和多方面 的 。不同的参与主体 ,包括政府 、企业、机构 、个人 ,在不同 的参与环境中 ,如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排放问题以及减排的路径选择 ,对公众参与会产生不同 的需求,因而采取不同的目标导向和政策工具 ,导致相应的行为表现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

  “因此 ,从强化公众低碳意识 、理念到采取具体行动 ,国内外不同城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发展的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 的。”张嫄说。

(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 夏宾 摄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 。夏宾 摄

  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 ,必须基于科学和经济上可行 的方案,而制定科学和经济上可行 的方案 ,必须基于长期 的野外监测 的基础数据 。野外科研和监测 ,贵在长期坚持 ,而野外监测 的现场第一手数据的采集 ,需要大量 的人力物力,既耗时,又昂贵 。公众科研为业余科学爱好者找到贡献自身力量的途径,为科学研究动员了大批承担日常基础工作的人手,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 的解决思路和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

(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 夏宾 摄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 。夏宾 摄

  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说,提高气候传播要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可通过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知识 的传播、增强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 。

  在圆桌讨论环节 ,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刘强、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管王彬彬 、广西大学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海荣、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运营总监汪燕辉、美国环保协会多边气候战略主任兼首席顾问AlexHanafi对中国气候传播 的效果 、中国气候传播 的经验及学校、媒体 、政府如何联手进行气候传播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